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策理论 >> 他山之石 >> 正文

王小勇:社区教育本土特色与品牌建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0日 10:46  浏览次数:[ ]次
——关爱留守儿童,提升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教育艺术

课题编号:

江苏省社会教育“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JSS-C-2012085)

结项等级:

优秀(2013.1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根据教育部等5部门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鼓励、动员和组织社会各部门、各界人士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建立全社会立体式关爱服务网络,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要求,结合社区内进城打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现象日益突出的实际情况,我们着力研究“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努力提升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的教育艺术”。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了科学系统界定,丰富了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理论内涵。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分析“留守儿童”的存在的问题、探究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成因。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学业状况、生活技能等方面梳理建档,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状况、家教能力等方面全面了解,掌握了我镇村居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现状,为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的策略与开展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们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机制。镇人民政府下发文件,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关爱民生的重点,在镇人民政府、关工委的支持下创造性地成立“留守儿童氧吧”,寓意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氧吧”就是给孩子们提供充足氧气的地方,儿童在这个“氧吧”内“吸氧”、“补血”、强能、壮体,心理、情感、知识、能力都补充到正能量。“留守儿童氧吧”就是创建适合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绿色、生态、温馨、愉悦的学习活动平台。制定了建立留守儿童氧吧工作站的目标措施;社区教育中心通过强化宣传,提高构建“留守儿童氧吧”关爱工程的知晓率,扩大留守儿童受益面;吸收热心关爱留守儿童,无私奉献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团员青年、寒暑假回乡大学生组成留守儿童志愿者工作队伍,全部登记在册,加以规范培训,掀起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热潮。在全镇营造了关注、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针对留守儿童双休日、节假日等管教“真空时间”,在社区教育中心、村居建成留守儿童氧吧,作为服务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在节假日、双休日面向社区内的留守儿童开放,志愿者利用留守儿童氧吧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和思想道德引导;中心成立了家长学校,对社区内幼儿园、小学、中学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委托监护人情况进行拉网式的摸底建档。搜集编写了适合各类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的教育读本,开设“祖辈类监护人及委托监护人家教艺术培训班”、“父辈类监护人及委托监护人教育艺术培训班”。着力提高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提高教育水平,改变他们只要挣钱给孩子花就尽了父母责任的观念,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观念。增加他们与儿童的沟通机会,满足“留守儿童”渴求亲情的需要,健全亲子关系,负责教育孩子。逐步构建农村社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体系,共同呵护留守儿童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促进农村教育和谐发展。

我们致力于“关爱留守儿童”具体内容和服务形式的研究。“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缺乏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我们着手从品德引导、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生活技能培训、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等方面关爱留守儿童。采用在“氧吧”中集体活动的阵地服务式和“一帮一”结对帮扶式相结合的形式来关爱留守儿童。同时开设家教艺术培训班,搜集编写了适合各类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的教育资料,以定期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帮助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树立教育孩子的正确观念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面提高社区内“留守儿童”监护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艺术,提升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主要结论主要成果:

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的美好未来夯实了基础。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①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前提。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计划,成立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工作措施,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有充裕的经费支持,有相应的目标分解和督查考核办法,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更有力度。②完善学校教育机制,是确保留守儿童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的关键。目前,由于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如何完善教育机制,均衡教育资源,使留守儿童都能享受到平等的优质教育,是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网络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④加强家庭教育服务,提升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水平是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的根本保证。完善家庭教育服务网络,加强家庭教育服务,提升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水平,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保障。围绕课题研究,我们先后在《中国社区教育》、《江苏社会教育》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5篇。

 

课题研究社会影响:

“关爱留守儿童,提升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的教育艺术”的课题研究活动,弥补了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锻炼了“留守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了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丰富了留守儿童的假日生活,澄清了“留守儿童”监护人、委托监护人的模糊认识,营造了“留守儿童”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收到了社区内家长的广泛好评,得到了东台市教育局、东台市关工委、市文明办的充分肯定,被《东台日报》、东台电视台等媒体推广,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同时通过发表论文及时总结推广研究成果,既丰富了社区教育理论内涵,又为我市有效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附件材料:

1.结项证书及文件( 省社指2013年26号文)

2.公开发表论文《“留守儿童氧吧”的实践与研究》》,《中国社区教育》2012年第4期

《走进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国社区教育》2013年第1期

《构建“留守儿童氧吧”关爱网络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社会教育》2013年第4期

《谈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如何关爱留守儿童》,《中国社区教育》2013年第5期

《构建“留守儿童氧吧”网络  让留守儿童共享雨露阳光》,《中国社区教育》2013年第9期

 

课题主持人、核心成员简介

王小勇,男,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盐城东台市南沈灶镇社区教育中心,以农村社区教育的实施为主要研究方向,承担的省级社会教育课题《社区教育本土特色与品牌建设的研究》已经结题。《社区教育草根读本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社区“流动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等7篇文章发表于《中国社区教育》、《中国农村教育》等杂志。

徐义根,男,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盐城东台市南沈灶镇社区教育中心,以基础教育和社区教育为研究方向,《谈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管理,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等文章在《中国社区教育》杂志发表。《农民经纪人及农产品营销》获省社会教育乡土课程评选一等奖。

胡秀华,女,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盐城东台市南沈灶中学,盐城市教学新秀,东台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荣获“优秀日记指导老师”, “文学园丁”等称号。在《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语文周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教研教辅类文章600多篇,是10多部教辅书的主编和编者。指导学生发表习作200多篇。

 

下一条: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成人教育转型的研究

【关闭】

服务电话:0527-84239701    电子信箱:gyzsk3486@163.com

联系地址:宿城区成子湖路1号  学习交流QQ群:332971582